.jpg)
本文目录
简述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代及其特点
第一个时代,电子管时代,以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第二个时代,晶体管时代,以晶体管做为逻辑元件。第三时代,集成电路时代,把多个三极管及电路制作在一个小芯片上,可靠性大大提高。叫做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中电路时代。电子元件和电路构造更加复杂。
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那么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阶段: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阶段: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特点是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够执行多少条指令,常用的单位是MIPS(Mi11ionInstructionPerSecond),即每秒钟能够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现在高性能计算机每秒能进行几百亿次以上的加法运算。
2、计算精度高、可靠性强
计算精度由计算机的字长和计算采用的算法决定。电子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在理论上不受限制,一般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就可以实现任何精度要求。由于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在传输和处理时不易出现差错,从而使计算机的高可靠性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3、存储能力强
在计算机内部有一个专门的记忆部件——存储器,用以记忆信息。它具有存储大量数据、信息的能力,且能够准确无误地长期保存和快速读取,从而保证了计算机能够自动高速地运行。内部记忆能力,是电子计算机和其他计算工具的一个重要区别。
4、逻辑判断能力强
计算机不仅能够进行算术运算,而且能够进行逻辑运算。借助于逻辑运算,可以让计算机作出逻辑判断,根据判断结果作出相应的对策。
有了逻辑判断能力,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诸如情报检索、资料分类、逻辑推理和定理证明等具有逻辑加工性质的工作,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这种能力保证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度自动化。
5、通用性强
任何复杂繁重的信息处理任务,只要能抽象出其数学模型,都可以用程序来描述。由于计算机均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式工作原理,使得其具有通用性。
所以只要在计算机中存入不同的程序,它就能执行并完成不同的任务。程序可以由用户自己编写,也可以由厂家提供,其内容灵活多样,特别是采用数字化编码技术,使得计算机的应用从若干传统领域扩大到了很多新的应用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分为哪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
从1960年到1964年,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和cOBOL语言相继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第三阶段: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360系列。
第四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从1971年到现在。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lntegratedCircuit,简称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LargeScalelntegratedCircuit,简称VLSI)。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和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是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